椅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这种传统家具起源于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那么你知道椅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吗?
先秦:凭几

在椅子还没出现前,人们习惯席地而坐。

双膝跪地,久坐会产生腿脚麻痛;或是坐在榻上,长久挺直腰板,腰部很容易疲劳,“凭几”就是一种供人们倚靠用的家具,可以让手臂搁着,换成比较随意的斜躺动作。

两汉:交杌

东汉末年,从西域传入交杌,又称“胡床”,俗称“马扎”,是一种没有靠背的折叠坐具。

由于其方便携带,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堪称现代马扎凳的祖师爷。
隋唐:交椅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低矮家具向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过渡。
由于交杌只能坐不能倚靠,所以人们为其添置了靠背和扶手,这就是“交椅”。

既能折叠便于携带,又舒服倍显华丽威严,被历代君王们所喜欢,因此它也成为中国最能体现“礼”的一种家具。
两宋:官帽椅

从五代到宋代,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变得多样化,靠背椅和灯挂椅开始盛行。

“官帽椅”便是两宋时代的经典款式,器韵高挑,线形明朗,古雅端正,描绘出文人家具的内核。

此时椅子的设计与制作已经趋于成熟,也代表了古代家具历史性的变革。
明清:圈椅、太师椅
椅子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

其中“圈椅”是一种靠背和扶手接连成半圆形的椅子,造型优美,这种椅子起源于唐代,是明代家具中的经典之作。

“太师椅”最早见于宋代,流行于清代。

其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都呈直角,样子庄重严谨。通常放在家中中堂,可以彰显出主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