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这是百度百科上对嘉陵江的说明。该词条还特别强调,说内容得到“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的审核,意思是内容准确无误,不是那个人随便乱编的。
但是这说法明显和我们的常识相悖。常识告诉我们,秦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南麓的水向南流,最后归入长江,北麓的水向北流,最后流入黄河。
原因很简单,秦岭主脊蜿蜒如线,自西向东横卧,让山上的流水各归其位,不能乱流。主脊就是最高的那条山梁,作用相当人的脊梁骨,统领整个秦岭山,其他山梁都低于它,是它的分支。

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脊自然是东西蜿蜒
可是,嘉陵江怎么可能越过秦岭主脊,流向南方呢?
我开始觉得嘉陵江的南流可能只是个意外,很可能秦岭的主脊有缺陷,比如恰好在嘉陵江流经之处有条峡谷,横穿主脊的峡谷,嘉陵江就从峡谷中流向南方。
我稍微查了下资料,就发现的确有个峡谷,就叫灵官峡,正是嘉陵江南流进入的峡谷,那儿还是个风景区,宝成铁路也从峡谷中穿过。
但是各种介绍中都没说这条峡谷洞穿秦岭主脊,从而引得北麓的水南流。只说峡谷身处秦岭腹地,对“主脊”二字提也不提。
我不死心,查阅各种资料,希望能解开谜团。
这一查,我恍然大悟,哭笑不得,感觉之前的常识被颠覆了,又懊丧不已,连连捶头。
原来所谓的秦岭主脊,是个伪概念,根本就不存在一条东西蜿蜒不绝的主脊。或者说,这条主脊有,但不是连贯的,这儿一段,那儿一段,不但不在一条线上,很可能还一个南一个北相差甚远。

太鳌主脊,陕西段秦岭的最高处
上图是秦岭最著名的一个主脊段——太鳌主脊,就是那片不规则的白色区域,是我从卫星地图上剪切下来的。右侧是太白山系,拔仙台在最右,左侧是鳌山山系,是陕西境内秦岭最高的一段。
从图中看,这段主脊最多几十公里,不会超过百公里,然后左右两侧就变低变矮,泯然于众山之中。作为主脊,它就是这么一段。
下图是这段主脊的航拍实景图。

太鳌主脊实景图,雄奇巍峨
从实景图也能看出,右侧在最高点之后,就无以为继了,山势在此中断,逐渐沉陷下去。其实左侧也一样,是逐渐沉落下去,不再有脊梁的高度了。
通过相关资料的介绍,再通过卫星地形图的观察,在太鳌一线的西北方,约莫几十公里的地方,又发现了一条山脊。

山脊在左上方,请注意右下方是太白县城
这条山脊在上图的左上方,也是一条不规则的白色区域,它东起冻山,向西延伸,出了图片后向左下方成弧形,与玉皇山相接。
请注意,这张图片的右下角是太白县城,而太鳌主脊那张图,左上角是太白县城。就是说,两条主脊一南一北,虽都是东西走向,但根本没有连接在一起,大致是两段平行的线条。
而在冻山这条主脊的东北方,大概几十公里的地方,又有一条主脊线。不过这条线不明显,仔细查看山势及流水走向,才敢确定它是一条较高的山脊,至少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
请看下图。

姑且称它:陕甘主脊,
这条脊线大致起于秦岭梁,经化石岩,到八卦庙滩,再折向更北的宝山。这几个地方图中用绿色小圆圈标识着,但位置略有偏差。途中的山势走向有点复杂,我也是参考了好几位野外旅行者写此地的文章,才敢确定这儿是一条较高的山脊。
这地方已经是陕甘交界处,姑且称这条山脊为“陕甘山脊”。回头再看嘉陵江的发源地。从凤县县城向西北方向回溯,追踪嘉陵江的足迹。

从凤县县城,向西北方搜索嘉陵江的源头

继续向西北回溯

继续向西北回溯

嘉陵江从这儿拐弯,划成一个弧形,越过银昆高速
事实上,嘉陵江源头风景区这儿,并不是嘉陵江的源头。嘉陵江在这儿拐了个弯,向东南方向拐去。

越过银昆高速,嘉陵江在东峪沟处消失了痕迹。

嘉陵江就消失在这儿,东峪沟南侧
东峪沟之南,明显是一个山峰,隐隐能看见山脊相连。
将卫星图缩小之后就能看到,嘉陵江的发源处,便是冻山到玉皇山一线山脊的东延处,这儿应该属于玉皇山系。
事情到这儿基本就清楚了。
冻山玉皇山一线,是秦岭的主脊之一,嘉陵江发源于玉皇山系的南麓,说它发源于秦岭南麓也不算错。
只是嘉陵江从发源地向北流,向西北方向流,流了好长一段路程后,就遇到了西北方向的另一条山脊:陕甘山脊,于是它就被拦住了,只能拐弯向西南流,流过凤县,流过甘肃的两当县,最后一直流向四川,在重庆朝天门处汇入长江。
嘉陵江是在两条山脊的缝隙处,改北流为南流。秦岭的山脊互不联通且南北平行,造成了嘉陵江现象,给重庆人民送去了海量的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