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什么倒置填反义词(一天一成语 : 本末倒置)

时间:2024-08-07 09:31:30


【成语名字】: 本末倒置

【成语拼音】: běn mò dào zhì

【成语释义】: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事物的主次、轻重颠倒了。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


【成语用法】: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定语。

【近义词】: 爱毛反裘、轻重倒置、倒果为因

【反义词】: 不可偏废、剥茧抽丝、顺理成章

【成语例句】:

1、做任何工作,都有个轻重缓急,切不要本末倒置,不分主次。

2、做事如果本末倒置,我们将得不偿失。


【成语故事】: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即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

赵威后是一个贤明而有见识的女人。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起初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被大臣触龙说服,把长安君送到了齐国为质。齐国便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你们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也还好吧?”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赵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成语寓意】:

现代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对青少年们有着巨大吸引力。这些目眩神迷的东西,使得他们的眼光离开了书本,身体离开了学校,注意力离开了学业,从而荒废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停止了前行的脚步,做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的傻事。

离开了知识,他们的人生永远站在了低处,永远不会了解高处的美景,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本末倒置,涉及的问题本身应当是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迷惑和判断力失误。放大局部和细节问题,轻重不分,最容易造成思维的失衡。

所以,成语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些都是成就事业的根本。遇到问题时也要分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而不至于本末倒置。成语也提醒我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因为短视而错失长远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