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玏在名字里什么意思(“星二代”杨玏的修炼记)

时间:2024-09-04 08:46:31

近期,因出演《三十而已》中陈屿一角,“星二代”杨玏可谓是成了具有国民级的热度人物。

这是一个典型的被生活欺负过的角色,工作上受上司排挤,家中危机四伏,和妻子鲜少沟通,像极了在生活中四处碰壁的我们。

因此,一经播出,许多人都在陈屿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但是演好这样一个人物并不简单,除了要注意各种细节,还要掌握好一个度,过了容易惹人厌烦,轻了又会力度不够,缺乏感染力。

而一直顶着“星二代”光环的杨玏,这次又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甚至连编剧张英姬都表示杨玏给角色加了分。


1

放眼整个演员圈子,多的是费尽心思、抢破头想红,想赚钱的前浪、后浪、中浪们,少的是真正能给观众带来共鸣,带进角色的好演员。

培养一个好演员,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今年33岁的杨玏是怎样修炼成如今的模样呢?

其实,他一开始就站在了普通人望尘莫及的高起点上。

1987年3月,在北京人艺的大院儿里,一个小男孩儿呱呱坠地了。

本着男孩子要穷养的原则,身为父亲的杨立新翻了大半天的《新华字典》,终于选定了一个“玏(lè)”字,作他的名字。

“玏”的字面意思是“像玉的美石”,有玉的品质却没有玉那么金贵。

后来,杨立新在《金星秀》上忍不住告诉金星,“玏”说白了就是小石头,跟穷人家给孩子起的狗剩子等名字没啥区别。只不过读起来还挺洋气。

面对这个可爱的孩子,杨立新忍不住抱着亲了又亲,喜欢的不行。

古有孟母三迁,不惜大费周章,只为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而杨玏,从一开始就出生在了中国培养顶级演员的地方,也就是演员心中的罗马———北京人艺。

在杨玏自小成长的人艺大院里,濮存昕、徐帆、冯远征、宋丹丹、何冰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叔叔阿姨。

哪一个拎出来,不能给人上一课,提供教科书似的表演?哪一个不是当今演艺圈举足轻重的前辈?

在舞台边长大的杨玏,从小他就在人艺看话剧,见识了了太多经典的剧目和角色。

后来,杨玏也在采访中聊过这段成长经历带来的影响:

“小时候,父亲经常在人艺三楼的排练厅排戏,我经常在旁边看,摆弄他们舞台上的道具……可以说,我从小就是跟在我爸屁股后头看人艺的戏长大的,这些成长的记忆,可能比我之后所有的戏剧教育都更加深刻,对我的影响也更具体。”

尽管天时占尽,但父辈的成就和光环就像一座高山,攀爬起来一点都不容易。如何撕掉xxx儿子的标签,拥有自己的姓名,更是难上加难。

杨玏行走在打怪升级的路上。


2

在《三十而已》这样一部群相戏中,杨玏扮演的陈屿是最接近普通大众的角色。

演好这个角色,杨玏抓住了两个要点,一个是收着演,一个是注意细节。

他戴上眼镜,蓄起胡须,掩盖住本身的活力和光芒,用眼神、动作精准的传达着人物的心理和情绪。

一个受到生活打磨、不善言辞,但又有些深情的形象就这样立住了。

随着《三十而已》中的陈屿,《清平乐》中的韩琦以及未来《流金岁月》中的章安仁等角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杨玏迎来了一个演技和关注度爆发的年份。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厚积薄发的过程。

说起来,杨玏算是一个具有近30年演龄的老演员了。

在四岁那年,杨玏就出演了人生的第一部戏———《小井胡同》。

那一天,他跟着父亲杨立新去排戏。戏里有一个小男孩的角色,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

于是,在一颗糖的诱惑下,杨玏被骗去打酱油,贡献了第一次荧幕形象。

排练结束后,杨玏如愿得到了一块儿巧克力。

这也让他对登台表演留下了甜蜜的印象。

在高中的时候,杨玏就立志进入演艺行业。

2009年,大学毕业的杨玏正式出道,进入演艺圈。

随后的十多年来,他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角色。

既有在《超时空同居》、《唐山大地震》里“打酱油”的小角色,也有像《致青春》里的陈孝正、《三十而已》里的陈屿、《匆匆那年》里的陈寻一样有“招骂”潜质的不讨好的角色。

也不乏像《大丈夫》、《小丈夫》、《清平乐》这样的正面角色。

虽然很多角色并没有让他大红大紫,但却磨出了让人信服的演技。

饰演《大丈夫》时,因为对戏的都是老戏骨,他压力很大,每天都强迫自己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一定要提前把第二天的台词背的滚瓜烂熟。

饰演《清平乐》时,因为韩琦这个角色在历史上有着明确的记载,大大增加了表演难度。

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他要求自己每天阅读很多关于北宋历史的书,静下心来钻研历史和角色生活的那个时代。

就像自己也在那段历史里浓墨重彩地活了一次。

演员,说白了是一个需要时刻修炼自己的职业,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掺杂着自身的阅历、修养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因此,你下过的每一份苦工都不会白费,观众都能看见和感受到。


3

作为老戏骨杨立新的后代,杨玏无法否认自己“星二代”的身份。

尽管几乎所有的星二代都不愿提及上一代带来的庇佑,但父辈的资源和影响力,无疑让他们站在了超越许多同行的高起点上。

当很多人为了一个机会挤的头破血流时,星二代们却能借助上一代的影响力一脚踢开入口的大门。

但命运总是曲折反复,即使拿到了入场钥匙,谁又能掌控人生具体的走向呢?

仔细分析星二代们的发展,大致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走向。

第一种,可能影响力暂时比不上父辈,但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趋势。

代表人物,杨玏、张若昀、曾国祥。

近年来,曾国祥执导的《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引发了强烈反响。

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曾志伟的儿子这么会拍电影。

曾国祥早已成为新生代导演的中坚力量。

张若昀也在近两年逐渐打开了局面。尤其是在《庆余年》里贡献了不俗的演技。

第二种,很努力,但离大红总差了口气。

代表人物,陈宝国的儿子陈月末。

从《老中医》到《老酒馆》等电视剧,陈宝国不遗余力的提携着自己的儿子,让他占据越来越多的戏份。

但总是与陈宝国、冯远征、丁嘉丽等老戏骨搭戏,难免被掩去许多光芒。从2012年出道开始,陈月末演了近10年戏,遗憾的是,并没有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第三种,麻烦不断,需要父辈收拾残局的星二代。

代表人物,张默、房祖名。

张国立、成龙的两位公子,不仅长得像,甚至连经历都惊人的相似,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一些父母的好口碑。

由此看出,即使父辈们可能在行业里呼风唤雨,但星二代们能走多远,获得怎样的成就,还是得看自己的造化,路并不如外界想象的好走。

即使有幸经过一番努力成为第一种类型的星二代,但成为一名优秀的星二代也很难。

因为在别人眼里,做得好是因为你有资源和人脉,做不好则顶着给父辈丢脸的压力。

单从这一点来说,杨玏就比很多人多了一份少有的清醒。

至少没托父亲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