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出自《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三儿子萧纲聪明过人,四岁识字读书,被封为晋王,六岁时就已经能写文章了。有一次,他特地把萧纲叫来要他做一篇文章,想考考他。萧纲也不怯场,不慌不忙地提笔就写,很快就写成了一篇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的骈文。梁武帝一看,不由喜上眉梢:“你这孩子呀,真是我们萧家的东阿王!”东阿王是三国时文学家曹植的'封号,他以才思敏捷著称。
萧纲非常喜欢读书,而且看得极快,别人很多时候都需要一字一句的看,他却能通篇扫一眼就抓住要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纲读的书越来越多,读的速度也惊人的快,能够“十行俱下”。萧纲读遍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学识十分渊博。
“一目十行”指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