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东方兵学的鼻祖,是兵家至圣,将帅之师,与孔子并称文武两圣人,让无数军事将领奉若神明。
他出身贵族世家,是个超级学霸,并且敢杀国君,带领3万兵马千里奔袭,创造以少胜多的战争典范。
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古代第一兵书,至今还被广泛的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孙武生于公元前545年,春秋时期齐国人。孙武祖姓陈,原居陈国,后避难齐国而定居,其祖父是齐国名将,后因在攻打举国的战争中立下了军功,受赐姓孙,孙家由此在齐国地位显赫,权庆一时。
孙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祖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家庭里,小时候孙武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兵书。凡是有不懂的地方,就去找祖父和父亲问个明白。
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史称四姓之乱。孙武无意卷入到家族斗争中,便举家迁到了南方的吴国,躬耕隐居,潜心铸兵书,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当时吴王阖闾刚夺得王位,一心想扩充军备,建立霸业,急需统兵征战的大将之才。孙武的好友伍子胥先后七次向吴王推荐奇才,吴王阖闾遂请其出山。
孙武把自己撰写的兵法13篇呈献给吴王,吴王将这13篇兵法看完,赞不绝口。为考察孙武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80名宫女加强操练。孙武把180名宫女分成两队,由吴王宠爱的两名妃子担任两队队长。
在演练时宫女们觉得好玩至极,个个捧腹大笑。孙武再次三令五申,向两队队长强调军令军法仍不改知,遂下令将两位队长斩首。

接着他任命两队排头的宫女为队长,重新发令。这下宫女们都按规定进行操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孙子无宫交战斩美姬的故事。
经此一事,吴王和闾虽不高兴,但却因此了解到孙武是一位既能著书立说,又能统兵作战的军事奇才。于是封孙武为将军,令他日夜练兵,准备伐楚。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给了吴军伐楚的借口。吴王阖闾拜孙武和伍子胥为主将,率兵3万,宿淮水浩荡西进,攻打楚国。
孙武率军进抵京河南潢川西北时,突然舍州登陆。伍子胥问孙武,吴军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孙武告诉他,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
就这样孙武在3万精兵中选择了身体强健的3500人为前锋,身穿肩甲,手执利器,迅速的通过楚国北部三道关隘,直插楚国深处打的措手不及,被迫在白举仓促应战。
由于楚军主帅令尹子长擅自改变夹击吴军的作战计划为了争功,单独率军渡过汉水进攻吴军,结果战败。吴军乘胜追击,五战五胜,占领了楚国国都,几乎灭亡了楚国。
白举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而吴国则声威大振。然而这时越国乘吴军伐楚之机,进攻吴国,吴王阖闾不得不率军反吴。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听说越王允长去世,兴王勾践年轻至弱,并开始了讨伐越国的战争。
在一次与越国的战争中,吴王阖闾受伤病死,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
公元前494年春天,越王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今江苏无锡。
在孙武和吴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疑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在夜幕中火光连成一片,迅速向越军阵地移动,杀声震天。
吴军发起总攻,大败越军。勾践在吴军的追击下,带着5000名残兵败将跑到会稽山上的一个小城中平险抵抗。由于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王夫差屈辱求和。
夫差不听孙武和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吴国的争霸活动在南方地区取得胜利后,便向北方中原地区进逼。
公元前485年,吴国联合鲁国大败齐军,夫差率军由水陆北上,与晋、鲁等诸国军会盟。
孙武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帮助吴王夫差在这次盟会中争得霸主的地位。吴王夫差渐渐自以为是,对孙武、伍子胥这些功臣逐渐轻视。
越王勾践为了消沉吴王斗志,达到灭无目的,一方面自己卧薪尝胆,一方面选美女西施入吴。使吴王沉醉于酒色之中,孙武、伍子胥劝谏吴王勾践一定会想办法报复,但吴王夫差听了奸臣的挑拨,不理睬孙武、伍子胥的苦谏。
由于伍子胥一再觐谏,夫差大怒,遂制造借口逼其自尽。伍子胥的死给了孙武一个沉重打击。孙武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便悄然归隐山林,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13篇,使其更加完善。
孙子兵法该书共有13篇,五千余字,但这短短的几千字里,却含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中国军事学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宋代孙子兵法作为五经七书的第一步,成为科举中武科考试的理论科目,从此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流传。
孙子兵法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八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