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带你去逛没有上下九的广州西关

时间:2024-12-11 10:02:52

游广州,有一个老城区是不能不去的,就是代表广州的西关。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龙津路,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荔枝湾,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在明清时期这里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这里出名的有西关小姐、西关小吃、西关大屋,还有全国有名的上下九步行街。

这次行走君带大家走的是商业气息没那么浓烈的荔枝湾、泮塘一带。

从荔湾湖公园西门开始走起!

荔湾湖公园坐落在泮塘荔枝湾的故地。古时的泮塘一带原为一片汪洋,唐朝时由于珠江泥沙冲积而渐成陆地。这里地势低平,多为池塘、洼地,后来人们在塘边筑基,基上栽种荔枝、龙眼,塘内种植茨菇、菱角、莲藕、茭笋、马蹄为主,因其质量上佳,被誉为“泮塘五秀”。荔枝湾旧时有“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美誉。但随着城市发展,农田建起了住宅和工厂,1958年的时候当局号召群众“义务劳动”,在泮塘内开挖荔湾湖,后来建成荔湾湖公园。

一般游客到荔湾湖公园,多数都只是沿着湖边小路散步,咱们的线路就带大家深入公园里的古村,看看当年泮塘村如今仅存下来的有着完整是清代格局肌理及传统风貌的泮塘五约

麻石街两边有不少是清代以来的民居和宗祠建筑,但由于保护意识不强烈及经历过一轮拆迁风波后,这里看起来也有点破败,不过走在麻石街上听着老街坊们的闲话家常也还是能感受到一些些老广州乡村风情。

泮塘第三生产队旧址原为三官古庙,供奉尧舜禹天地人三帝,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年久失修和左倾思潮破坏,神像被搬走,古庙一部分被改作民居,一部分为生产队用作存放龙舟物资及作老人活动室。

每日中午之前,泮塘五约有早市,可以看到很多阿叔阿婆早上去荔湾湖公园运动健身之后就过来买菜,街坊街里之间的亲切对话也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广州人情味。

村里的小路四通八达,具有探险精神、方向感又不错的朋友可以绕一下村里的路,也能拍到一些好照片。

泮塘五约七巷内有一座清代道光年间的书舍“皞遐书舍”,如今为普通民居使用,无法入内。

泮塘五约外街84号的这处残破门楼,是清代的建筑,旁边作为荔湾湖公园管理处的建筑物是旧时的祠堂(不可进入)。

沿着泮塘五约直街走,便能到达仁威庙。有着千年历史的宋代仁威庙是供奉北帝的道教庙宇,庙内的木雕、石雕、砖雕各具特色,陶塑、灰塑工细劲秀,十分精致。前往仁威庙参拜既可以得到神灵庇佑,又可以欣赏庙宇的独特建筑,一举两得。

从仁威庙出来的泮塘路是一条美食街,进驻了广州最享负盛名的饮食老字号,向群饭店、伍湛记、开记甜品、沙河粉村、陶陶居等,可以一路吃遍广州传统美食。又或者,跟着线路往下走便是泮溪酒家,广州三大园林酒家之一(另外两个是南园、北园)。

经过泮溪酒家后,便来到荔枝湾涌。荔枝湾涌属珠江支流,全长743米,明代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渔唱”。可惜其后淹没于城市发展之中,成为一条臭水沟。后来政府为申办2010年亚运,以1亿多元人民币重治河道,重现昔日风光。

(荔枝湾涌的夜景也迷人哦!)

跟着线路在荔枝湾涌边走,可以去看看荔湾博物馆。

博物馆主体建筑前身是民国时期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仲的三层西式别墅洋房。

旁边为展示西关人家民俗的西关大屋。

斜对面是抗日名将蒋光鼐故居。

遇上表演时间,也可以去荔枝湾大戏台听听粤曲

穿过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便来到多宝路。

医院正门斜对面有家新联肠粉,算得上是广州现存为数不多的正宗布拉肠,店堂现场磨米浆,肠粉有浓郁的米香味,招牌是牛肉肠。

肠粉店旁的昌华苑社区,在南汉时期,曾是在广州立国的南汉王朝御花园——昌华苑的所在,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南汉御花园的踪迹早已荡然无存。然而,昌华苑这块土地却依然魅力不减,吸引了不少豪商巨贾、名流雅士、粤剧名伶来此聚居。如今留存在这里的历史文化建筑有十多处,大多是民国时期兴建的中西合璧的别墅花园洋房,也有一些具有西关建筑特色的大屋。

跟着线路走,出来便是恩宁路,这条路曾经为“广州最美骑楼街”,可惜后来在旧城改造项目中变成“拆迁主题乐园”,如今在拆迁和保留拉锯中变得有点不伦不类,悲情遍地......

从恩宁路转入多宝路,两旁是中西合璧风格的民国建筑,不妨抬头欣赏一下。

跟着线路走,转入逢源路,是一条绿色隧道。

接着转入宝源路,道路两旁的建筑风格多样,也是西关建筑的保护街区。

经过恒宝广场后过马路穿小巷往前走,便来到耀华大街。这短短的一条老巷,仍保存着西关古民居的两开间(一正一偏)、单间、青云巷,金字瓦面结构的建筑,和西关式洋房。说到最能代表19到20世纪广州居屋特色的街道,非这里莫属了。

对粤剧文化感兴趣的话,下午2点到4点半可以到附近的逢源街文化站碰碰运气,通常会有戏班在这里为街坊们免费表演,排场、行当、工艺一丝不苟,可以感受到广州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延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