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严格教育到底好不好(严厉教育的危害)

时间:2024-12-09 08:17:14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我遇到过的最广为流传的“坑娃”经验!


有数据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父母都打过孩子。经常挨打的孩子最常见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家里挨打,家外揍人,比如校园暴力;另外一种是胆小鬼,容易自卑、害怕。更有甚者,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出现问题,导致抑郁、自杀。

其实,“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深层次的意思是指对子女只有严厉管教,长大后才能孝顺。因而父母会常常以此为名打骂孩子,我们设想:经常挨打的孩子的心理是什么样子呢?是紧张、害怕,还是对父母起了敬畏之心呢?


在我小学阶段的时候,作业做了十道却错了六道,之后就挨了六板子,至今记忆犹新!偶然一次因为自己的错误得到惩罚,是可以引以为戒的,时刻提醒自己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然而如果经常挨打,父母经常忽略孩子的心理,严厉教育或者棍棒教育一定会只是暂时的昙花一现,它会把孩子逼到一种自我防御的紧张境地。

一个最深度的影响便是:孩子的思维会受限,生命的活力被压抑!

当家长太严厉和控制过多时,往往会要求孩子有规有矩,如机器人一样按着在设定好的模式下的程序行事。孩子成了机器人一样遵从父母的程序,孩子的思维很难得到扩散,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难会得到发展。


我们的孩子,其实天生是一个活灵活现的生命。有一个寓言故事。有人问上帝:“世界上这么多孩子,为什么只有极少数能成功和幸福呢?”上帝回答说:“因为很多孩子头上的犄角被剪掉了。”他又问:“什么是犄角?”上帝答:“犄角就代表孩子的特质,有些孩子的犄角被呵护得闪闪发亮,而有的犄角却被迫盖上了遮羞布,这就是父母与父母的区别。”

因而,父母只有尊重孩子这一独特的个体,才能从根本上减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的行为。正确的教育,是以敬畏之心赢得敬畏之心!如何在爱中管教的理念影响下,全面升级对孩子的看法,像挖掘富矿一样来挖掘孩子,对孩子保有敬畏之心,让孩子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阳光自信?欢迎来到爱中管教的课堂上,习得科学育儿的经验,做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