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说,买保险就是买保额,对于这句话的认识,莫衷一是。从理性角度出发,当我们听到XX就是XX的时候,总会觉得太过绝对,而绝对往往意味着不正确。
保险是金融产品,保额决定理赔额度,服务影响客户体验,投资收益影响现金价值。很难选取一个方面来全面概括,单纯是说保额,往往容易陷入性价比的陷阱;单纯说服务,又难逃销售误导和人情的圈套。
关于买保险到底是买什么或者说如何看待买保险选择保额这个问题,笔者给出的答案是,买保险就是买保障,首先考虑的是保额,选保额更要看预算。而把保额作为买保险首要关注的要素,是没错的。
一、保额是什么
摘自保险术语(GB/T 36687-2018),保额也是保险金额的简称。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是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注:保险金额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风险保障设定的投保金额,是保险人计算收取保险费的基础。
二、保额测算的方法
保险金额的测算,一般有如下方法可以参考。
1.收入倍数法
也称“双十法则”,保费支出为年收入的10%,保险金额为年收入的10倍。简而言之,用10%的收入获得10倍收入的保障。
2.生命价值法
也称“补偿法则”,以生命价值为依据,按照预计退休年龄和年平均收入,扣除相应的税费和消费支出,剩余的钱用于家庭成员。
计算公式:生命价值=(年平均收入-税费-消费支出)*工作年限。
此计算方法忽略了通货膨胀和退休金收入,若为家庭唯一经济支柱,还需考虑子女抚养、教育和父母赡养等支出情况。
3.家庭需求法
也称“需求法则”,从支出角度考虑,假定不幸现在发生时会给家庭成员带来多大的经济压力,参照资产负债表,分别计算总资产和总负债,以实际缺口确定保额。
总资产:家庭收入、存款、房产、有价证券和已有的保险保额等
总负债:基本生活支出、各类贷款、孩子教育金和老人赡养费等
计算公式:家庭需求=家庭总资产-家庭总负债
三、不同险种保额
摘自保险术语(GB/T 36687-2018),保险按照保险标的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具体分类详见下图。

(图源 根据保险术语(GB/T 36687-2018) 制作)
买保险选择保额的前提是预算要充足,理想状态下,希望每个人都拥有百万医疗、百万重疾、百万身价和百万传承。关于不同险种的保额配置问题,以30岁为例,逐一解答以供参考。
1.重疾险
建议30万元以上
重疾险承担着术后营养费、生活费、康复费和治疗恢复期的收入损失补偿功能,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平,30万是基础,50万是保障,100万是品质。
2.意外险
建议100万元以上
优先考虑包含身故、残疾和猝死责任的产品,普通意外保额100万,公共交通意外保额300万。
3.医疗险
建议100万元以上
目前在售的商业医疗险的保额大多都在百万以上,建议选择功能全面和保证续保版的产品,因普通的百万医疗产品大多有1万的免赔额,经济条件允许的,建议组合小病和意外医疗,补足百万医疗1万免赔额的缺口,实现“免费就医”的目标。
4.寿险
建议100万
寿险保额是家庭经济支柱转移早亡风险的工具,保额应该在负债基础上再增加3-5年的家庭支出费用。
综上,因为寿险和重疾险的保费都是根据首次投保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测算的,每年都是固定的,年龄越大保费越高,并且也会因为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导致核保无法通过,及早规划就如同配置房产时说的“刚需早上车”是一个道理。
买保险就买保障,首先考虑的是保额,选保额更要看预算,而买保险的最佳时间永远是现在。